中文教学在欧美课堂“升温” 中文课意义巨变

 中新社布鲁塞尔10月19日电 题:中文教学在欧美课堂“升温”

  中新社记者 沈晨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近郊那慕尔的普罗维登斯学院(Institut de la Providence)在新学期设立了中文课。三名志愿教师新学期将往返布鲁塞尔多家中学普及中文,中文就此成为继西班牙语、德语之后又一门可以供比利时中学生选修的外语课。

  距离布鲁塞尔200余公里的“袖珍小国”卢森堡,旨在加强中卢文化交流、促进卢森堡中文教育的“卢森堡中国语言和文化中心”于今年7月成功注册,现正在进行校舍建设。卢森堡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将对“卢森堡中国语言和文化中心”提供支持与帮助。

  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宪柒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卢森堡民众对中国文化和语言很感兴趣。尤其是在上海世博会之后,卢森堡民众对中国文化有了感性认识,兴趣变得更为广泛。

  其实,中文教学不止在欧洲的课堂“升温”,同样的情况也在美国大陆发生。根据美国应用语言学中心提供的数据,1997年时每300所美国小学中只有一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2008年时这一比例提高了10倍,每30所美国小学就有一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

  中文教学在欧美课堂“升温”的同时,开设中文课程的目的与意义在最近10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卢森堡中国语言和文化中心”校长张意介绍说,她在卢森堡创立中文学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当地华人解决子女与父辈之间的“代沟”问题。

  张意说:“最初是应当地华人的要求,帮着教他们的子女中文,以便了解中国的文化。让这些在国外出生、长大的中国孩子,能够认同自己父母的文化观念。华文学校成立之初,80%至85%的学生持有中国国籍。”

  如今,这一比例在张意的学校“倒挂”了。“现在,只有30%的学生持有中国国籍。许多当地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的学校来学中文,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都不是中国人。”张意说。

  “倒挂”的学生比例,开始让张意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新的想法。她说:“原来,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华人、华裔子女传承中国文化;现在,我想的是如何让外国人准确地认知中国的文化,让他们了解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指出,最近10到15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越来越多的欧美学生选择学习中文;而就在十几年前,欧美学习中文的学生比例还非常低。该篇报道还指出,无论在欧洲还是美国,不同地区对中文的兴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富裕程度和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对中文的需求通常也越大。

  瑞典教育大臣扬·比约克隆德(Jan Bj·rklund)今年7月提出了在所有学校开设中文课程的建议。这位教育大臣认为:“从经济角度讲,中文将比法语或西班牙语重要得多。”